三江文学

散文诗刊第期

陪伴您每一天

文/金煜璟雯诵/长伟

日出日落,花谢花开。奔波的脚步在悄然不知的光阴里匆匆走过,驻足在时光的渡口,回眸相望。美丽的青春已成为了昨天的影子,一晃我已人到中年了。

今年偶有小闲看着熙攘街道满街的红红挂件,小扫把,小桃子,小猴表情憨笑可爱,个个爱不释手,购得有缘儿带回家!

临近端午了,也许是平时太忙,以往节日的吃食都是父母送来的,这回有种自己打算包粽子的执念。在小的时候都是妈妈买料,妈妈包,妈妈煮,用家里的大锅,加鹅蛋,鸭蛋,鸡蛋,一起煮,里面一层,外面一层,上面还压块石头,满满的一大锅。屋外烟囱清烟袅袅,屋里满是粽叶的香气,加上灶台里材禾儿的自我燃烧的狂热直扑耳,鼻,舌,脸,满屋的热气躁的直冒火。但为了吃,还是最爱在屋里待着,闻着闻着就醉了,醉在香甜的儿时回忆里……

今日早上携老公,一同前往早市采购,香粽粑材料,凭借着记忆,要买江米,和芦苇叶子。“我家的米,是最好的江米,粘度高,香糯可口,有嚼劲”,好,就他家了,这米哪个好,这个长米粒的香粘米,粘性好,香,来3斤,正常的江米怎么样,也挺好的,家乡的味道,好,来3斤,这个金米叫黄米,也好圆,颗粒饱满,好,来3斤,就这样。“我们家3口人共买了9斤米”,满满的喜悦,满满冲动的爱,把它们带回家!

回到家,生活中最不长用的大盆,小盆都拿出来,把米都到了各自的盆里,都泡上吗?老公说都泡上,4个盆,泡了9斤米,这个高兴啊!想象着自己就能包出美粽呢?凭着儿时记忆,米得泡上,泡上了,我们都出去上班了,早上的小激动平复在一天忙碌的工作中,晚上快步回到家,看到4盆的米,都要涨爆了,满满的都要溢出盆去,傻眼了,就这么多米得包出多少粽子啊?4个盆,变成了8个盆。真是不当家,不知油米胖瘦啊!八个大盆一下子把我的冲动和喜悦洗刷的如此彻底,看着这盆那盆,满心的烦躁,就这些米,得够20口人吃的,哎!真是不干家里的技术活,真不知道他的深浅,芦苇叶子清洗,煮泡,到了开始它诞生的时刻,在头脑里回想妈妈的样子,妈妈的手法,但它们现在就在我的手里,就是一捧米不成型于这个叶子中,一个不成,两个不成,这个叶子好像不是为了这些米而生,但是我要赋予它们生命,一个历史见证,历代相传的使命,头皮是硬的,手是分路的,在我手下,他们刚成型,那边漏出来了,哎!重新来过,它慢慢的出生了,3个角的,两个角,无角的,个个绑了好几道,叶子末梢不是在这边支出来,就是那边支出来,扁扁的看着难看,又滑稽,又翠绿,又富有生命。8盆的量足足给了我,让它成型的动力,和复活的时代感,感同古人智慧和传统让每个节日都不同的变化。这么难的美食出自我手,感同身受,膜拜心灵手巧,之古人!之父母!唯有体会,才知过程的艰辛,感知母亲在拔手的水里包米,到成型,都是满心的爱意。回过头来,小山一样的“小生命”,在我家的高压锅下缓缓出炉了,也有满屋飘香,粽子香甜的感角儿,自己的功夫也算没白费,拿起一个滚烫的扁粽子,拽下死扣的马莲,用筷子费劲的划下来,一个就够一口的“小生命”,结结实实黏在一起,口感依然香甜,诺诺可口!

美德,我们能传承多少?懂得多少?留下多少?等我们老了,等我们的孩子回家,那种节日的快乐,和美食文化的传承我们又能呈现出多少?她们又能懂得多少?而后流年的岁月又能留下多少美好的回忆?

作者简介

笔名:金煜璟雯,辽宁省鞍山作家协会会员,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老牌白癜风医院
专科白癜风医院北京哪里有


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kbhcw.com/kjsczz/11675.html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